千人挤爆怀旧长廊探老广州手信真容

2020-06-22

1.jpg

广州老字号手信。

1.jpg

市民观看展品。

1.jpg

旧时木制的月饼模具。

  展会首次以广州手信为主题

  集中展出上千品种

  一日看尽老广州,上千市民冒雨集体怀旧。首届老字号广州手信推介会上人山人海,上千市民争睹广州手信怀旧“风貌”,近百家广州老字号企业云集一堂,时光在精挑细选的老字号展品上流转,令前来观看的市民叹为观止。广府文化集大成,心意可尽在一盒精致小巧的广州手信里探寻。有市民感慨,有厚重的老字号做引,集广州手信为“衣钵”,“千年商都”名不虚传。

  文/记者李亚亚 图/记者王燕

  现场: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引市民追捧

  昨日,首届广州老字号暨广州手信推介会在府前大厦广州工业名优产品展销中心开展。展会将持续6天对公众开放,125日至1211日,在这里不仅可以一睹各种广州手信的“型格真容”,还可在3000平方米的展厅内欣赏到广州老字号品牌不同年代的怀旧文化展。

  拾级而上的3层展厅,时光从上世纪50年代流转到21世纪,市民可以细细品味老广州名牌的风采,如陈李济、致美斋、莲香楼等,它们曾经陪伴着广州几代人的成长,早已渗透至广府文化的脉络深处。

  首届展会近百老字号云集参展,同时为市民揭开广州手信的新面貌。精美的包装可将广式汤料、岭南药品、广东凉茶、广式凉果、广式腊味、广式饼食、广式月饼、广州工艺品、广州土特产一盒纳尽。

  早上从番禺来的叶先生就在现场预订了8盒广州手信,他说,以往买广州手信都只能买到个别的单品,现在一盒就可以全部解决,不用满城找。

  据悉,此次展会首次以广州手信为主题,集中展出上千品种,不少产品在现场可试吃,市民对此津津乐道,不少市民在现场尝过后即刻“埋单”,称直接在厂家的摊位前拿到货品,“质量放心有着数”。

  “最要紧的是在这里可以享受、回味广州传统文化!”家住越秀的白领小陈告诉记者。一楼长廊内展出旧时的木制月饼模具、民国时期的消费礼券等。二楼是广州声名远播的牙雕、广绣展品。三楼精选了体现广州现代设计水平的工业模型、电子产品等,但凡叫得响名堂的“广州制造”在这里都有它们的“身影”。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广州手信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市民面前,内涵很丰富。”作为主办单位之一的经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们希望提供外延更为广阔、更具代表性的广州手信给市民,同时展现广州老字号的文化内涵,为弘扬‘千年商都’给企业和市民提供一个直接的平台。”展会负责人黄春林向记者介绍,展会以厂家直营的方式推出广州手信礼盒套装供市民挑选。

  一楼怀旧长廊凝聚三大亮点

  最“老土”:石磨、晒缸、油纸麻绳月饼

  一楼文化长廊当中放着一口手推石磨,一些年轻人饶有兴致地围观拍照。这口石磨由致美斋提供,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创建于1608年的致美斋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酱园之一。

  有着400多年历史的致美斋,在过去的年代一直使用手推石磨来研磨黄豆制成酱料,原本想将晒制酱油用的晒缸搬到现场,但由于场地限制,只能展出手推石磨。

  隔壁展位上展出的红漆木盒月饼也吸引了市民们的目光,油纸包着的月饼贴着喜庆的红纸,麻绳捆绑仿佛能闻到月饼刚刚制出时的香味。

  “现在已经很少能见到这样朴素、传统的包装了。”参观的市民说,这种带着岁月积淀和月饼甜香的味道,是现在铝盒制包装所不能比的。“其实最老土的最情真意切,最能叫人铭记在心,传统的好东西是什么都代替不了的。”一位60来岁的张伯笑盈盈地说。

  最神秘:圆形木筛原是制药器皿

  比老土石磨、油纸麻绳月饼“神秘”的要数长廊入口处摆放的制药筛、铁钩、印章盒了,如果没有专业人员的解释,你根本看不明白这些圆形木筛的“用意”。原来这些木头制的器皿都是用来做蜡丸制药的。陈李济药厂的工作人员介绍,这种传统的制药器皿还是首次在博物馆以外的地方展出。

  据了解,创立比同仁堂还早69年的“陈李济”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制药企业之一。康熙年间,“陈李济”首创蜡壳药丸剂型,这一形式引发了当时中药包装的重大革命。300年前已具一定规模和经济实力的“陈李济”创造性地用蜡壳包裹,能使药物保持数十年不变,现场展出的圆形制药筛正是用来给蜡丸做模具所用。

  木盒内密密麻麻的印章刻着“乌鸡白凤丸”、“止咳灵”等字样,这些就是用来在蜡丸上盖章的。陈李济药厂的老员工告诉记者,盖章不允许盖错,更不能漏盖。一般情况下,一天要给几百粒药丸盖章,最多的时候,要给两万多粒药丸盖章,回到家连拿筷子的力气都没有了。有市民笑言,“粒粒皆辛苦的良药”原来是这样制成的。

  最科技:老广最早掌握熟普洱茶技术

  有市民在老字号“金帆”茶叶摊上,左右端详着蓝红盒子的“东山少爷茶”、“西关小姐茶”,“茶叶也穿上了如此韵味悠长的‘外套’,有意思!”一位从澳门来的客人在茶叶摊上仔细询问。

  原来摊位上最出名的是广云饼茶女儿红,位列广州十大手信之一。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的负责人张女士向记者介绍,该茶在上世纪70年代曾红极一时。

  “不要小看发酵的技术,后发酵的技术最早是广东人创始的!”张女士告诉记者,70年代昆明采茶厂的技术员专程到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学习后发酵技术,“因此,可以说,熟普洱茶始于我们广东。”

  几位市民在听到如此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后,纷纷对手中的广云普洱刮目相看,一位北方来的女士当即买下两盒广云饼茶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